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协同育人体系
1.打通协同育人通道。
强化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对接。支持高校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推动形成校校、校企、校地以及国际合作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2.建立健全高校内部创新创业机构。
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和创新创业教研专门机构,构建以教务、学生工作、就业、研究生、共青团、科研、财务、人事、招生、后勤、产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3.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各高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来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引导广大师生和全体相关人员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识,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开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4.加快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明确各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全面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5.加强资源建设与共享。
遵循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和特点,加快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加大创新创业类慕课、微课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创业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