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条:我们在“中工杯”女篮决赛中获得亚军 下一条:科技文化艺术节:校第二届“身边化学”大学生基础化学实验技能竞赛通知

关闭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工作>>正文

院报“人在大学”栏目报道我们学生刘文进

发布日期:2017-10-11 作者: 访问次数:[]

>来源: 点击数:966次 更新时间:2011-6-24 20:32:45

人在大学:生活的倾听者——记我校07级对外汉语专业刘文进

 

               本报记者 赵 今 通讯员 赵春花

刘文进,对外汉语07级的学生,现在《濮阳早报》工作,每天都有至少一篇稿件发表。曾任《必威官网报》记者,并在院报开设《外教风采》专栏,赢得广泛好评。她的作品《记国际英语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凌傲冬》在今年河南省高校好新闻评比中荣获通讯类二等奖。

“院报,就是那把呵护我的伞

说起进入院报,刘文进幽默地说,大一时面试被刷了,但是自己不甘心,还经常给院报投稿子,竟然大部分都被采用了。大二院报虽然没对外招新,自己却被院报老师特招了……在院报的两年多时间里,她发表了43篇稿件,其中14篇消息,17篇通讯。并在骆老师提议后,经过一个寒假的准备,开设了别具一格的《外教风采》专栏,进入院报后的一切事情,都可谓如鱼得水。

生活中的刘文进并不是一位很健谈的人,甚至话还未说脸就会红。奇怪的是,一面对采访对象就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聊得特别开心。她第一次采访外教爱德华时,特意用像海绵一样的软纸盒棉花做了一个紫红色的字手工品送给爱德华老师,爱德华老师很热情,也很配合,那次采访进行得很顺利,也为整个专栏的写作开了个好头。之后她还采访了日语外教、韩语外教,虽说这些外籍教师都会说汉语,但采访前文进一般都学几句简单的问候语。她采访的外教们都很配合,这些都和她的细心努力分不开。

刘文进说自己就像一颗小草,在不断的呵护与打击之下慢慢地长成一棵可以独立的小树苗,而院报就是那把呵护她的伞。

“按照自己的路子走

文进在《濮阳早报》工作已三月有余,由于之前在那儿实习的经历,再加上在院报的历练,很快就适应了,从上班第一天起就开始发稿子。每天都会有工作量,但正如她所说,在这个小城里工作压力不小,但生活却可以说得上安逸。按说记者这个职业更适合外向的人做,她本人也曾在日志里写道:直到现在我还想不清自己到底是为什么喜欢这一行,辛苦、待遇不高、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况且性格稍偏内向的我并不是很喜欢和人打交道,或许是为了梦想而不懈追求,才使她毅然选择了记者这条路,对于这条路,我就是想走到黑。

文进没有考研,问她是否后悔,有点后悔,同学考得都挺不错。文进笑着说,她是班级第一名,很多人疑惑她为何放弃考研。正想着这会成为她的遗憾,但她接着说:我更不后悔工作,考研可以有很多次机会,工作可以积累经验,其实心安就好,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按照自己的路子走吧,我这个人比较随性,一直觉得人这一辈子经历和回忆是相当重要的。她在倾听自己的心声,每天下班走到十字路口,看着穿梭的行人,眼泪就会不争气地流下来,映着夕阳,梦想这东西悄然而至。人活一口气,或许梦想就是这一口气吧!

要毕业了,越来越不舍

毕业前,刘文进和朋友一起去拍了自己的第一次艺术照。穿了一套裙摆很长很长的礼服,稍微走了走神,遐想了一下结婚当天的场景,但是还没遐想出来,就收了神。也不知道哪年哪月呢,先把这业给毕了吧!

拍毕业照时,刘文进卯足了劲扔帽子,但是不料,所有的动作都像做了引体向上一样,实在有点不雅,但那笑容似乎让人看到都能听到声音了一样,大家都很HING一直到毕业的前几天,刘文进还是在拍毕业照,走遍校园角角落落,她发现,四年来,中工真的越来越美,她也越来越不舍!

后记:印象中的文进,和朋友在一起时,总是话不太多的那位。但是我们说的话总是被她记在心里,比如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能静下心倾听的人不多,而文进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一个,倾听他人,倾听自己,倾听生活。

 

附:院报电子刊文章地址:http://depart.zzti.edu.cn/zgyb/show.aspx?id=6947

 

【刷新页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上一篇:新生适应:如何读好大学? 下一篇:第40期党课成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