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威官网文件
中工学〔2010〕27号
关于印发必威官网“班级文化建设”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件精神,为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体现校园文化特色,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经研究决定,在全校本专科学生中开展以“博爱、勤学、成才、创新、和谐”为核心理念的“班级文化建设”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创造和谐的成才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现将《必威官网“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主题词:班级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 通知
必威官网“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对所学专业、所在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达到提升班级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为契机,紧密结合学校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以及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学生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校园文化特色和班级特色,书香氛围浓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氛围会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将激发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约束学生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优秀班集体创建、班级博客文化、书香班级建设等。
(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班级成员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学风、班风、舍风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上。如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性格、特长以及班级发展目标,凝练班级格言、班级活动口号、班徽、班歌、班训、班级日志、班级座右铭、党员服务站等,以此形成独特的班级理念,为特色班级文化活动开展打下基础。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各项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创新是建构和谐班级、凝聚班级人心的根本保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状况,结合班级组织建构,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着力做好制度的优质生成和制度的高效执行工作,助推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可持续发展。如班级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条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等。
(四)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基础活动。充分发挥特色文化活动的基础作用,如每两周一次主题鲜明的班会、晨练晨读、感恩教育、献爱心、诚信教育、体育友谊比赛、班企合作—大力宣传优秀企业的创新文化、班级素质拓展、班级博客评比、班级博客跟帖比赛或个人博客比赛等活动。
(五)班级“原创文化”的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从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原创文化”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发挥其重要作用。如班级成员心路历程记录、班级月报(刊)、宿舍周报(刊)、对新生班级志愿帮扶活动、高低班级传帮带活动、毕业生温馨和谐文明安全离校新老师生交流活动等。
(六)宿舍、兴趣小组特色文化支撑活动。宿舍、兴趣小组是班级内的最基础单位,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依据专业、个人发展需要和学生特长、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并辅以有针对性的辅导。如励志阁、学习之家、动漫寝室、读书之家、爱心屋、话剧舍、环保小屋等特色宿舍;学风突击小分队、学习帮扶小组、复习考研兴趣小组、创新创业实践小组、律师实务兴趣小组、剧本工作室等特色兴趣小组。
(七)专业社团、普通社团特色文化辐射活动。学生社团特别是学生专业社团在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专业应用能力、培育创新精神、提高特长与技能、教与学的融合、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到学生的特长发展、职业选择、人生走向,而且容易形成专业学生链、就业链和创业链,“三链”形成对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有辐射带动作用,特别是对专业社团内学生结伴创业、科技创新类大赛等有很大促进作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班级文化。如法协会、营销协会、会计与创业协会、三维制图创新协会等。
(八)高层次人才特色文化引领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员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利用我校校友、专业教师资源,特别是我校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多的优势,教师做学生学业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探索新的育人、班风建设模式。如班级导师制、专业导师制、新生导师制等。
(九)假期社会实践特色文化延伸活动。根据专业、学生个人职业兴趣,充分利用寒暑假开展健康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如职业人物访谈、各行各业职业变迁风采展、职业人物风采展,潜移默化地将职业思想根植在学生心中和实践中。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班级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刘志刚
成 员:李春广 张东伟 孙 斌 岳瑞凤 贾朝业
郑常青 王雪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学生处,组成人员如下:
办公室主任:张东伟
办公室成员:岳瑞凤 陈 慧 杨 明
五、实施步骤
我校第一轮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从2010年12月下旬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2010年12月21日—2011年1月8日)
2010年12月21日学校召开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动员大会,动员大会过后,各学院学生工作负责人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探讨“特色”与“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找准各年级、各班级专业特点和班级特色,做好详细活动计划。各学院要加强对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的宣传,通过动员会、壁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网络、手机报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这一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找准切入点、抓住重点,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组织实施(2011年1月9日—5月9日)
班级活动要着重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开展,各学院要分阶段对班级所开展的班级文化创建活动进行检查、指导、落实,辅导员要有针对性辅导各班开展此项活动;团总支、学生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协助辅导员开展班级之间交流学习和互查;提倡跨学院班级之间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对有特色、有创新的班级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评比;学生处将不定期指导、督促、服务、协调和检查。
(三)验收评比(2011年5月10日—5月30日)
1.成果集中展示评比(2011年5月10日—5月20日)
各学院按照学校要求推荐一定比例的优秀班级,在校级平台上对班级文化成果进行图文并茂集中展示,经过师生评议,推荐出优秀班级参加校级答辩。
2.答辩评比(2011年5月21日—5月30日)
学校召开班级文化建设答辩会,答辩班级应及时准备好简单精炼答辩文字材料、PPT或Flash;确定由班长、班级党支部书记(或党小组长、党员代表、团支部书记)、同学代表组成的三人答辩小组。具体答辩评比细则另行制定。
(四)总结表彰(2011年6月1日—6月30日)
各学院要认真总结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用制度固化下来,形成长效机制。
学校将根据各学院活动开展情况、学工部抽查、成果展示、参赛作品的总体质量以及答辩会参与情况进行评比,按照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评选“优秀班级文化建设班”若干、“优秀组织奖”若干,于6月中旬在全校公示。
对评选出来的先进集体,学校择机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对获奖班级和单位进行表彰和奖励,并适时挑选典型班级在我校举行的“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做经验介绍。
六、有关事项说明
(一)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班级文化对班级成员有很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塑造力,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的,重点突出专业特色和实践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时段性。因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对知识的需求、对班级文化的需求不同,因此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内容应有所不同。各学院应充分结合大学生的生涯特点、大学生成长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明确、切合学生实际的专题活动来促进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形成渐进式的培育模式。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级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要靠学生实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建设特色班级文化的重要环节之一。辅导员、班主任、教师在宏观把握的基础上,让班级学生放手去做。
(四)提倡学习改革。我校在加强教师教学改革的同时,辅导员、班主任应成为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倡导者和引路人。班级每位同学通过设立各自的学习目标、探讨学习方法,凝炼班级学习精神,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和学习能力,推动学生学习改革。
(五)注重长效机制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从开展实施到效果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形成二级管理模式。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是确保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并使其真正起到规范学生言行的关键环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是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